推动产业素质升级 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24-04-29     产品案例
产品详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开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钥匙,也是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引擎。民族复兴的本质是文化复兴,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18年6月,习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曾强调: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深化改革开放。

  产业素质是指产业系统的性质或质量,它决定着产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发展的整体质量,既反映微观经济实体和产业组织的质,也反映宏观经济产业体系的质,还反映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产业素质的高低大多数表现在该产业门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服务的质量、花色、品种、性能、物质消耗、成本费用和人员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众多方面。

  出版产业素质是指出版产业总系统的性质或质量,是反映出版产业整体运行质量的多要素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决定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条件。出版产业素质的内涵应该包括出版从业人员素质、出版业技术素质、出版业管理素质(包含宏观、微观等方面)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1、出版从业人员素质。人是一切生产创造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创造的源泉,人才资源是出版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员素质主要是指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品质。出版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则最重要的包含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其中基本素质是指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语言文字功底、判断力等;专业素质是指出版从业人员在从事的专业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思想政治素质则指的是出版从业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与党的思想从始至终保持一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等。出版从业人员素质升级,主要是针对传统出版从业人员在具备基本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出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升级,增强出版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的数字出版技术能力,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合作等。

  2、出版产业技术素质。技术素质主要反映出版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反映其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适应当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状况的先进程度。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可视化阅读、沉浸式阅读更是让读书变得更生动立体。自从出版编辑人员开始使用DTP技术,传统出版的编辑和部分制作的步骤也被完美的衔接在一起,编辑人员的大量人力和时间被节省下来,同时,一些原在印刷厂完成的工作也被转到出版社来;彩色印刷,精致出版物的出现得益于CTP的使用;绝版书、短版书出版困难的问题被日后如POD技术的大范围的应用解决了,使得传统书籍朝着多品种方向发展,传统的纸质书本没不具有互动成分的特点,更不会有声音动画等效果。从出版业的信息化看,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出版单位内部包括图书出版、图书销售、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特别是图书质量管理等多个应用管理系统中。编辑部门也实现了人工和机器共同运作的局面,图书发行的订、发货业务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互联网科技因素催生的各种出版新业态强劲发展,科技赋能出版产业升级的贡献越来越大。

  3、出版产业管理素质。出版产业管理素质包括宏观和微观企业两个方面。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格外的重视新闻出版业发展。建国初期政务院下设四个委员会就下设出版总署,统一管理全国的出版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成立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宣部专设新闻出版署,从党和政府组织架构层面健全和规范党对新闻出版业的管理。从总体上看,党和政府对新闻出版业的政策也相应地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是由计划型政策向市场型政策转变;二是由硬性管理政策向软性治理约束政策转变;三是由封闭半封闭型政策向开放型转变;四是由单一媒体政策向全媒体政策转变。伴随着新闻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等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出版管理制度,通过立法和制定法规,对出版行业依法进行科学管理,一套完整的出版管理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推行现代出版企业制度,出版企业及内部管理也按照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做改革,通过对人、财、物的有效管理,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将资源要素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这些都是管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4、出版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国际化是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大趋势,政府要进一步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出版企业和出版物有序输出,为国内出版企业和事业单位顺利“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扶持条件,给予国内出版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保证在很多畅销书总量增加的情况下,科技价值与文化价值高的出版物的基数才能增大。要优化选题调整好出书结构,保证国家和地区重点图书、学术著作出版,力争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读者,促进国内出版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是步入新时代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描绘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这是国家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同时也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及“推进现代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明确指向。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习强调,“高水平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时间坚持的要求”。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出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怎么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都不为过,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单从量的角度看,中国已变成全球上出版总量最大的国家,已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但从质的方面分析,与世界出版强国相比,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出版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品种多、数量多、精品少、品牌少、高库存率、国际竞争力弱、读者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诸多问题,无效的低端供给过剩而有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紧密围绕社会和读者需要,调整优化出版结构,推动出版业素质升级,由以往的注重品种、数量、产值的快速地增长转向结构优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以说,推动出版产业素质升级是顺应技术进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实现出版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支点。

  1、突出导向是推动出版产业素质升级的政治基础。产业素质升级的突出表现,是树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效益”的发展导向。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业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迎合读者的偏好,生产了不少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产品。而新时代的出版业产业素质,则突出引领读者、引导读者、树立风尚、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基本功能的导向,内容生产上不仅要满足一般性质的读者需求,还要实现精神层面的凝聚、引领和提升。出版单位作为内容的筛选者、生产者和传播者,更应切实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高站位出发,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多出原创精品力作,用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滋养读者,鼓舞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2、协同发展是出版产业素质升级的重要方法。其一,出版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出版物高质量和出版服务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传统出版时期,出版业以出版物的生产为主,面对大量知识服务领域的客户的真实需求,产业升级的方向则转为出版物内容与出版服务两者协同并进,相续促进,一起发展;其二,产业素质升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供需动态平衡的发展模式。图书供给过剩导致库存积压是我国出版领域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疾,巨大的库存量导致出版领域供给与需求失衡,而部分者急需的图书常常供给不足,因此,实现出版物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是我国出版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定是高质量出版要素融合的自然选择。出版业的高水平发展有赖于各种出版要素的科学配置和协同,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众多方面,只有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出版资源,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而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3、国际影响力是检验出版产业素质升级的重要标尺。目前我国版权贸易人才奇缺,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版权贸易会上,一方面,我国出版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国外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不少国内优秀作品却不能顺利的输出到世界各国。随着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将是衡量产业素质升级的重要指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慢慢地加强是出版业高水平发展是的必然结果。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出版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走向国际市场,加快出版业国际化的步伐,出版物对外输出数量一直增长。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看,提高出版物的对外传播、扩大图书版权贸易规模进而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影响力是实现出版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面对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欧美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素质升级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模式,比如:依托高新技术拓宽出版业的经营领域,实现跨行业经营;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复合出版物,带动传统出版产业素质升级;对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通过兼并重组,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通过融合发展实现素质升级。立足我国出版业发展现状,推动出版产业素质升级,有如下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是政府推动型。在该模式下,推动产业素质升级的主体是政府。在产业素质升级方面,政府主导综合行政立法、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制定等。具体来说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体系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等;这种模式具有计划性和宏观性,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制定政策性措施,采取了合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国家级的重大出版工程,都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模式推进,已经或正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面向“十四五”重要发展时期,政府主导模式能确保重大出版工程的延续性和稳定能力,这对于出版业产业素质升级,是稳定和重要的核心力量。

  二是市场牵引型。在市场牵引型的产业素质升级模式中,作为产业经济的微观主体,出版企业是其出版领域经济活动的核心主体,出版企业的发展变化影响出版产业素质的变化。在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收益高的产业经济活动成为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为了求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公司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据此合理的安排相关出版资源进行组织生产。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生产行为是发生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上,使得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呈现出逐利性和短期性的特点,但是这种模式的有点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合理组织产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前提是保证市场信息充分流通,管理上的水准充分市场化,同时由于这种模式的短期性的特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产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一些生活必须品还会出现短缺的状况。基于此,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继续加大对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考核力度,使企业拉动不仅仅实现经济指标增长,而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同步发展。

  三是技术驱动型。所谓技术驱动型的产业素质升级模式,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环境变化,而出现了新型出版产业业态和市场需求的产业模式。由于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入,出版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体系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产业素质的现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局面,只有通过产业素质升级来满足产业体系的转变和发展的需要。其实无论是政府推动型还是市场牵引型都需要技术拉动型,在政府推动型模式中,主要以构建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和技术升级为目标,进行技术政策措施的完善和支持力度的倾斜,出版学科升级、科研投入增加和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的涌现是这种模式下的具体表现。在市场牵引型的模式中,技术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大多数表现在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水平上的升级。三种模式的相互补充、相互促动才能实现出版业的内内涵升级、结构升级、效益升级。(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关义)